• 首页 > 汽车正文
  • 汽车遇到质量问题该如何处理?

  • 2022-05-17 16:11:58 来源: 中国网
  •   汽车问题无小事,平安行驶是大事。与其他消费品相比,汽车具有其特殊性,车辆日常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如果汽车质量出现了问题,轻则影响交通运行,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汽车问题不容忽视。但由于汽车在维权过程中经常面临取证困难、鉴定不易、沟通不畅、投诉无门等诸多问题,导致我们的车辆在出现质量问题时总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应对。因此,当汽车遇到质量问题时到底该如何处理呢?从以下几个途径中寻求解决方案。

      途经一:与经销商协商解决问题。

      当汽车出现质量问题时,与经销商协商解决是最为直接和常用的方式。根据汽车“三包”规定,在包修有效期内车辆存在质量问题的,可以免费享受车辆包修、包换、包退服务。若车辆在行驶途中因故障无法继续行驶时,4s店需派专人赶往现场进行维修,其中产生的拖车费用、维修时间超过5天等情况,4s店也应给予相关补偿。

      在与厂家和经销商协商时,可以事先收集一些证据,清楚地阐述汽车不能正常使用的原因,并耐心听取彼此的意见和想法,以便更加快捷、高效的解决问题。

      通过协商途径既可以免去高昂的律师费、专家费或检测费等额外费用,又可以减少汽车的维修周期,提高车辆维修效率。因此,推荐双方优先通过协商方式来解决问题。

      途径二:尝试申请调解解决问题

      当消费者与汽车厂家或经销商发生难以解决的争议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各省市县的消协、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请求出面调解。可以拨打当地的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来咨询具体实施流程。

      途经三:利用申诉手段解决问题

      如果调解失败,就有必要考虑利用申诉手段解决问题。消费者可以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或工商、交通等行政部门进行申诉。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于申诉案件将依据相关质量申诉处理有关规定执行。可以拨打当地的12365产品申投诉电话咨询具体情况。

      途径四:通过仲裁和诉讼解决问题

      当争议双方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根据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相对而言,仲裁和诉讼判决对当事方具有强制约束力,双方必须遵守,这也是解决双方争议的最终手段。不过,仲裁与诉讼程序牵扯到诸多复杂的过程,而且会消耗较多的时间与精力。

      途经五:借助媒体传播力量及第三方平台解决

      对于汽车质量问题,还可以向媒体以及第三方投诉平台寻求帮助。目前既有媒体身份,又有第三方投诉平台的比如“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http://auto.china.com.cn)。据了解,目前已有近60家车企入驻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实时在线帮助车主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网汽车投诉平台具备专业调解员,可线上、线下同步协助车主与厂家调解用车纠纷。该平台目前还推出了结案率和回复率红黑榜,推进车企进一步提高结案率和回复率,为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提升用户满意度。

      据官方介绍,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汽车投诉平台是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之一,缺陷线索将同步提交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中心。平台致力于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支撑政府监管、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做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畅帅帅)

    猜你喜欢:

  • 艾仕得发布2023年全球汽车年度色——电音蓝
  • 福特的这款林肯冒险家关于储物空间和内饰有哪些可
  •  改变我生活的究竟是什么,是努力吗还是幸运,不,是林
  • 林肯冒险家,后浪们的豪华优选!
  • 浙江联大汽车:林肯冒险家是同级别里的豪华配置是真
  • 上海:推动临港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
  • 上海新能源车渗透率全国第一
  • 汽车“降碳”,有啥新招?
  • 马自达官宣:将投放6款新车!发力纯电+增程 PK理想
  • 全势跃升!长安汽车销量创“三个新高”
  • 2023年MPV:腾势D9惊险夺冠,自主新能源崛起
  • 德行天下 御领未来 陕汽商用车德御Q300载货车河南
  • 乘龙新能源再获肯定,200台乘龙H5换电牵引批量交付
  • 暑期撒野新搭档 探索06限时以旧换新至高补贴37000
  • 从低端模仿到自主创新,中国轻卡引领全球的契机到了
  • 一年跑4万公里,奥铃M卡助力刘师傅开启新货运生活!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