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长虹,这是当下中国车市的真实写照。据乘联会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月,中国广义乘用车批发220.2万辆,同比增长7.5%;生产量209.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和批发数更实现了约141%的同比正增长。
这些成绩的达成,是企业克服了疫情冲击、芯片短缺、国际环境变化等风险挑战,在汽车“四化”赋能下实现的。
在乘联会公布最新统计数据之前,部分车企也发布了1月成绩单。广汽集团销售23万辆,同比增长9.2%;比亚迪乘用车销售95180辆,同比增长126%;长安汽车销售突破27万辆,同比增长10%;上汽集团销售45万辆,同比增长13%;奇瑞汽车销售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20%。这些集团下的明星企业增幅更为明显,广汽集团的埃安品牌同比增长118%;广汽本田在1月售出7.8万辆,并在2月份完成累计产销900万辆的新纪录;一汽红旗1月销量同比增长30%。
也因此,一系列“虎虎生威”的年度目标出炉。比如,长城全年挑战190万辆,同比增长率要达到48%;比亚迪全年目标120万辆,同比增长率要达到64%;奇瑞汽车的目标则是同比增长56%,全年销量达到150万辆。广汽集团、中国一汽、吉利汽车相对“低调”,但也立下了15%、17%和24%的增长率目标。
据记者观察,这些“虎虎生威”的年度目标,并不是“追求数量,牺牲质量”。当下与二十年前不同,二十年前是“野蛮生长”,现在则需要“高质+高效”。企业目标“跳高”背后的底气和自信在哪里?记者认为,答案有三。一曰:智能汽车;二曰:汽车出口;三曰:新能源汽车。先说智能汽车,智能汽车不等同于纯电动汽车,传统汽油车、混合动力、插电混动实现网联化、智能化之后,也是智能汽车。汽车实现智能化之后,在提升车型魅力同时,还实现了溢价的提升——新一代消费者愿意为“智能”花更多的价钱。中国在智能汽车方面的创新,领跑全球,不单造车新势力和自主品牌在主动智能化,合资车企也对旗下车型进行智能化焕新。
再说汽车出口,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累计超过2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速预计在20%左右,迎来快速增长期。
最后再看新能源汽车,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350万辆,市场渗透率提升到13.4%。2022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有望超过500万辆,实现150万辆的净增长。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更多重磅级的合资纯电动车型,比如广汽本田的e:NP1。
在记者看来,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汽车产业实现2022年高目标的“三板斧”,有这“三板斧”,汽车企业们还是值得信赖的。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四化”窗口期的缩短,车企竞争的分化趋势将在今年愈加明显:“三板斧”同时也是“三根稻草”——抓住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动,抓不住就可能得被“劣汰”了。至于要如何抓住,车企们都开始行动起来了。春节期间,部分车企高管们或给员工写信,或到一线调研,或到生产线鼓劲。在他们眼中,2022年中国车市,只争朝夕。(广州日报 周伟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