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2021年成都车展在推迟两日后于8月29日开幕。《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到,由于企业传播节奏和线下效果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今年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新宝骏、广汽本田以及一汽奔腾等8家企业缺席了此次展会。
本届成都车展有包括德系、美系、法系、日系、韩系及合资、自主等130余个国内外汽车品牌、1500余辆车参展。其中,全球首发车型28款,全国首发车型41款,此次车展规模仍然胜过以往。
虽然部分品牌缺席成都车展现场,但本届车展也出现了新的面孔。重返国内市场的捷尼赛思首次参与成都车展,除了同步上市G80和GV80两款车型后,还首发了入门级车G70,并将竞争对手直接锁定为奔驰新C级。
此前,一直以平行进口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丰田塞纳,本届车展上正式以国产车型身份亮相。上汽奥迪此次以独立参展的方式带来了奥迪Q7L和即将在上汽奥迪投产的Q5 e-tron车型,上汽大众则将旗下新能源重磅车型ID.3带到了车展现场;豪华车阵营中,玛莎拉蒂、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宾利、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也如期参展。其中,保时捷将其刚刚在全球亮相并公布售价的保时捷新款Macan的实车带到了车展现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今年汽车芯片缺损的异常情况,导致成都车展前后车企生产相对不足,从而影响新品上市节奏,但总体来看产品的升级仍相对突出。
新能源汽车占据“C位” 传统外资车企加速电动化布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了10%。1-7月份,我国新能源车零售122.9万辆,同比增长210.2%。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
在此背景下,今年初,在上海车展出尽风头的新能源汽车,这次在成都车展上热度不减,甚至越来越旺。主流传统车企,颇有凭借电动化转型浪潮席卷整个场馆的气势。宝马汽车带来了改款iX3车型,新车配备80kWh电池组,WLTP工况下最大续航可达460km;ID.4、ID.6系列相继被推向中国市场之后,大众集团首款纯电动车型ID.3也正式亮相,将由上汽大众在国内生产,并有望于年内正式上市;长安马自达旗下首款新能源车型CX-30 EV也正式发布。
自主品牌方面,R汽车推出了ES33车型;上汽智己LS7新车将进一步开放内饰;欧拉好猫GT版上市的同时,复古车型芭蕾猫、搭载蜂巢能源开发的全球首款无钴电池包的樱桃猫也首发亮相;岚图则亮相了FREE增程版和纯电版两种车型,截至7月31日,岚图FREE订单已超3600辆。
面对众多新老竞争对手的群起“围攻”,造车新势力自然不遑多让。据了解,此次“蔚小理”携手威马、哪吒、高合、零跑、合创等造车新势力集体亮相车展,并推出多款主打车型。
“造车新势力如理想、蔚来以及特斯拉的美誉度和产品力靠前,这部分品牌在研发理念、设计思维、产品定义、渠道服务以及售后服务等各大核心板块,具有更多的后发优势。”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表示。
全年销量完成率普遍不及预期 自主品牌演绎“国货崛起”
“今年的市场比较特殊,疫情叠加芯片短缺的影响,大家应该能明确看到车企对于成都车展的投放在收缩。毕竟连交付都成问题,肯定会影响卖车的积极性。”有车企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随着疫情的稳定,很多车企可能会把精力留到年底的广州车展释放。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好的时机。”现阶段的困苦在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孙亦炯看来却是个机会。他认为,在主流合资和豪华品牌受制于芯片短缺而在市场终端被迫出让一些份额的同时,主流自主品牌正在通过自主研发替代的模式,积极解决芯片短缺的问题,并在库存结构以及市场营销和决策上作出调整。
事实也如其所言。记者注意到,由于整体上自主品牌对海外芯片的依存度较低,受到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相较于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更小。因此,本届成都车展上,国产自主品牌表现积极踊跃,正在演绎“国货崛起”。
此次车展上,长城汽车的品牌动作声势最大。其中,哈弗品牌亮相了全新SUV车型神兽、哈弗H9开启预售,长城炮则亮相了火炮特别版和机车炮两款车型,以及长城炮珠峰版车型上市。
吉利汽车博越X正式亮相,预计将在年内正式上市;在车展前一天,第四代帝豪也提前上市;荣威品牌则正式首发亮相了荣威i5 GT;奇瑞汽车携瑞虎7 PLUS、QQ冰淇淋、小蚂蚁等联袂登场;而QQ冰淇淋对标宏光MINI EV,旨在微型电动车领域复制当年QQ的辉煌。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部分自主车企销量数据获悉,长城汽车1-7月份累计销量共70.98万辆,完成2021年整体销量目标121万辆的58.65%;前7个月,奇瑞品牌销量共计50.84万辆,对标去年100万辆的标准,仅仅销量过半。吉利汽车1-7月份累计销量为72.95万辆,只完成了年销153万辆目标的48%。
可以看出,尽管大部分车企上半年销量较同期表现尚佳,但是综合全年目标来看,上半年完成水平以及全年差距仍然较大,未来面临较大业绩压力。因此,车展也就成为各家车企刺激销量增长的一个关键的营销节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