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汽车圈“价格战”愈打愈烈,到各大车企加速海外市场开拓步伐,再到欧盟对华新能源汽车挥出关税大棒……2024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可谓是热点不断。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预计为982.8万辆,同比增长3%,涨幅略有缩窄。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计累计零售销量411.9万辆,同比增长33%。
随着上半年车市销量榜单公布,各家车企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中,有些车企凭借扎实的发展策略持续向上;也有车企在经历转型和探索的阵痛;还有车企逐渐销声匿迹,几乎要退出市场。在这片竞争激烈的汽车红海中,正时刻上演着属于机械和科技的“冰与火之歌”。
头部车企正巩固发展优势
曾几何时,买“小众”“冷门”品牌的汽车还是不少人标榜自己“懂车”的一个方式。但从2019年开始,这些尾部车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甚至开始陆续退出中国市场。
“如今,‘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情况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志超对记者说,“从上半年的销量成绩单中就能看出,‘赢家通吃’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现状。”
作为自主品牌中的代表之一,比亚迪在今年前6个月累计销量161.3万辆,同比增长28.46%,成为自主品牌中的销量领跑者。
“比亚迪的市场成绩能够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原因是通过技术的打造,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再推出完善的战略布局与精准的市场策略,牢牢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刘志超看来,比亚迪旗下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易四方平台、第二代刀片电池等都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而在造车新势力领域,在多项补贴的刺激下,蔚来汽车6月再创销量新高,单月交付新车2.12万辆,同比增长98%。今年1-6月,蔚来汽车累计交付量为8.74万辆,同比增长60.2%。
“2024款产品的切换使得产品竞争力增强,这是销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蔚来董事长、CEO李斌介绍说,蔚来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多款新车型的切换,如全新ES6、ET5等,这些新车型在外观、内饰、性能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包括理想、鸿蒙智行、零跑、小米汽车在内的新势力都交出了令人欣喜的销量成绩单,这也从市场端印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沛的活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面对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合资品牌也在积极探索,完成“大象转身”。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销售新车30.51万辆,在轩逸、逍客、探陆等主力产品的带领下,东风日产成为合资品牌转型的标杆之一。
“‘技术日产’,一直都是日产汽车的标签。”刘志超分析说,“在此基础上,东风日产的源自中国、面向世界的‘GLOCAL新模式’,可以整合日产在全球范围内强大的综合实力和中国本土化技术资源两方面的优势,打造源自中国、面向世界的核心竞争力,这同样为东风日产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基础。”
在车市巨浪中谨防“迷失方向”
“风浪越大,航行的速度就越快,但同时迷路和翻船的风险越高。”在出行行业独立分析师徐宏看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创造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在加速淘汰进程。
今年1-6月,本田在华的累计销量41.59万辆,同比下降21.5%。截至记者发稿前,东风本田依旧没有公布自己的半年销量情况。记者查询后发现,自2022年2月后,东风本田官方微博就没有再发布过有关销量的数据。
事实上,东风本田的沉默是有原因的。前不久,东风集团股份公布了东风本田今年一季度财务报告,销售收入约18163.9亿日元,同比增长2.17%;利润约279.85亿日元,同比减少82.28%;与此同时,东风本田2023年累计销量为61.37万辆,同比下降6%,今年5月,东风本田销量为3.3万辆,同比下滑达到30.09%。
与在销量端的沉默不同,7月初,东风本田销售部副部长杨忠华在猎光e:NS2的发布会上“开炮”,指责有些新能源品牌“将隐患转嫁给用户,收割韭菜”。
“这些新能源汽车在用户看得到的地方配备冰箱、彩电、大沙发,尽显豪华,但是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减配减料,甚至部分新能源品牌还过度依赖流量炒作,却忽视了技术的研发和品质的提升。”杨忠华如是说。
但从近期市场反应来看,杨忠华的这番话却没有让太多消费者“买账”。记者近期走访了位于北京王四营的东风本田4S店发现,尽管是周末下午,到店看车的消费者并不多,与周围自主品牌4S店形成鲜明的对比。曾经东风本田的王牌车型CR-V也无人问津,部分地区该车型最低价甚至下探到13万元之内。
“东风本田在燃油车和新能源领域有点‘迷茫’。”徐宏分析说,“在售的9款燃油车竞争力都在下滑,而在新能源领域,东风本田e:NS1在2023年6月才正式上市,转型速度有些跟不上自主品牌的步伐。”
同样在车市巨浪中受挫的还有上汽通用。7月5日,上汽集团公布产销快报,其中,上汽通用销量暴跌,6月销量仅2.6万辆,同比下滑72.02%;1-6月累计销量为22.55万辆,同比下滑49.98%。
去年5月,庄菁雄接任王永清,成为上汽通用总经理。上汽通用汽车在庄菁雄上任时曾表示,他将带领上汽通用汽车向“引领智慧出行,成就美好生活”的愿景不断迈进。然而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上汽通用却依旧在销量低迷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无论是别克、雪佛兰还是凯迪拉克,上汽通用旗下的品牌新能源转型速度都非常慢。”徐宏直言,目前上汽通用三大品牌都仅有一款新能源主力车型,这样的数量在当下竞争力非常差,甚至会淹没在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宣传中。
“在燃油车领域,上汽通用这两年采用的是‘降价换量’的策略。在有长期战略的支撑下,这个策略短期内能够帮企业渡过难关,但上汽通用似乎只有降价一个方式,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徐宏总结说,“从2017年销量巅峰200万辆,到2023年的100万辆,如果今年上汽通用仍止不住颓势,未来发展前景或许会很黯淡。”
“急功近利”可能会适得其反
盘点上半年汽车销量榜单就会发现,位列销量前列的车企,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它们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在长期战略的指引下,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深耕换来的。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成熟,市场份额也相对稳定,几乎很难看到‘杀出黑马’的情况了。”谈及这一话题时,刘志超对记者说,“在这种情况下,‘稳住’比‘急功近利’更有优势,后者容易适得其反。”
近日,广汽集团正式公布了6月及上半年产销情况。今年6月,广汽集团累计销量为16.35万辆,同比下滑30.77%。值得注意的是,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板块遭遇了较为严峻的市场挑战。数据显示,广汽埃安6月同比下滑42.92%,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下滑达39.65%,仅完成全年目标的25%。
作为“网约车之王”,广汽埃安曾凭借其在15万-25万元价格区间的精准定位,以及AION S、AION Y等车型的热销,迅速占领了网约车市场的主要份额。然而,随着网约车市场的逐渐饱和,广汽埃安面临严峻的销量下滑挑战。
面对这一情况,广汽埃安选择推出昊铂这一新品牌,以此冲击更高端的市场,效果却难言成功。5月昊铂销量仅为1443辆,这样的表现显然无法分摊广汽埃安现在面临的下滑问题。与此同时,埃安、昊铂双品牌之间的关系,广汽埃安与广汽传祺之间的纠葛,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认知困扰。
“为了更好地与广汽集团旗下的其他品牌做区分,广汽埃安启用全新的Logo体系,这样不会给消费者造成认知上的混乱。”在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曾这样说,然而目前的情况似乎和他的预期有所差距。
“在我看车的过程中,有的销售员介绍说昊铂要独立,有的则说昊铂是埃安的高端品牌,昊铂车标和埃安车标又不一样,这样绕来绕去让我有点头晕。”家住北京朝阳的消费者陶丽说,因为担心花大价钱买车后品牌却被放弃,自己最终没有选择昊铂品牌。
事实上,广汽埃安遭遇的挑战不只在品牌端。去年10月,广汽埃安与广东宏远俱乐部共同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昊铂成为广东宏远2023-2024赛季主赞助商。此后,昊铂品牌方面承诺,将奖励广东宏远队在季后赛中表现优异的王牌球员昊铂汽车。
今年6月21日,有粉丝在群里问广东宏远队队员周琦“昊铂的车什么时候到”时,周琦无奈地回答说:“被喂了一口大饼”“我竟然又上当了”。随后昊铂品牌解释称,自2023-2024赛季结束后,双方已密切沟通,计划球员归队后举办奖励交付活动。但在网络上尤其是在球迷群体中,该事件给本就处于成长期的昊铂品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7月1日,长城汽车发布了《2024年6月产销快报》。记者查询发现,2024年6月,长城汽车总计销售9.80万辆,同比下降6.55%。具体来看,长城汽车旗下多个品牌中,仅有坦克品牌6月销量实现正增长,其他品牌6月销量均出现下跌。其中,WEY品牌销量下跌最为严重,已经销量腰斩。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曾公开表示,2024年,长城汽车将在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纯电动(BEV)市场全面发力,力争实现销量190万辆,净利润72亿元。数据显示,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累计销售55.97万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城汽车仅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30%。若要在下半年冲刺年度销售目标,压力不可谓不大。”徐宏直言,“长城是国内最早推出多品牌的车企之一,当年中国汽车市场处于蓝海,‘多生孩子好打仗’的策略让长城汽车获益颇丰,但如今大环境却变得不一样了。”
徐宏指出,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拿出“拳头产品”的品牌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推出多个子品牌反而容易分散精力,容易造成“样样通但是样样不精”的情况,坦克和魏牌,哈弗和欧拉就面临这样的挑战。
展望未来,东方证券研报指出,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下,预计头部新能源车企,将有望凭借在新能源技术和产业链上的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其他企业则需调整产品策略,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体验升级来增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徐宏总结说。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