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汽车正文
  • 固态电池商业化有多远

  • 2024-07-04 15:30:46 来源: 中国网

  •   合肥力翔电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操作设备加工新能源动力电池配件。 袁 兵摄(中经视觉)

      江西省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拆解回收的动力电池。 胡江涛摄 (中经视觉)

      在“双碳”目标驱动的交通电动化加速转型过程中,动力电池创新成为强化新能源汽车竞争水平、打造国家产业竞争力、稳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今年以来,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动力电池企业,纷纷瞄准新技术同时布局新一代动力电池——固态电池,并加快发布固态电池“上车”时间表。

      争相发布“上车”时间表

      丰田汽车沉寂已久的固态电池又有动静和希望了。6月28日,丰田公布新一代电动化技术进展,性能型锂离子电池、普及型磷酸铁锂电池、高性能型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共4类新一代电池,将从2026年起依次投入市场。其中,全固态电池正以2027—2028年推出为目标全力推进研发。据悉,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续航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以上,实现快充只需10分钟。

      此前,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汽车推出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并首搭智己全新轿车智己L6。随后,上汽集团宣布“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建成贯通倒计时500天正式启动”,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的上汽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

      同时,广汽集团在科技日发布全固态电池。据了解,该款全固态电池采用了第三代海绵硅负极和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其能量密度可达到400Wh/kg以上,较当前量产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52%以上,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可轻松实现超1000公里续航。广汽集团表示,将在2026年完成全固态电池开发,将首先搭载于旗下昊铂车型。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也在今年4月首次公布了全固态电池研发和量产时间表。“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到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因为大批量生产仍然会面临成本等问题。”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对此仍持谨慎态度,“如果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作为评价体系(以1至9打分),公司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4分的水平。”

      相较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由于潜在的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和温度适应性等多维优势,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是下一代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的首选方案。目前各国均加大投入攻关该颠覆性技术。梳理国内外公司发布的全固态电池产业时间表,产业化主要集中在2027年至2030年。比如,韩国SK On称,正在开发高分子氧化物复合和硫化物两种固态电池,目标是到2026年生产出原型产品,2028年实现商业化。而三星SDI也在开发一种没有负极的固态电池,预计将于2027年量产。

      半固态电池不等于全固态电池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界越发认识到传统液态锂电池的极限。比如,能量密度上限低,无法根除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整体电池质量大;低温运行不畅、高温环境下又存在安全隐患等。因此,业界对固态电池“上车”的呼声日益高涨。

      不过,就在企业加快发布固态电池“上车”时间表的同时,关于固态电池概念的争议也随之而来。智己汽车在推出固态电池“上车”的消息后,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智己汽车发布的光年固态电池实为半固态电池。

      这也得到了电池供应商清陶能源联合创始人李峥的证实:“为了增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导电性,清陶能源在电解质中加入了10%的浸润液,较传统三元锂电池减少了5%左右的总液体含量,智己汽车推出的光年固态电池实际上属于半固态电池。”

      根据电解质液含量的不同,电池可以分为液态(液体含量10wt%至25wt%)、半固态(液体含量5wt%至10wt%)、准固态(液体含量0wt%至5wt%)和全固态(液体含量0wt%)四大类。“半固态电池是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之间的一种过渡产品,不能直接称为固态电池。”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明确表示。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企业发布的新电池技术概念都在往这个“筐”里装。

      目前,固态电池有三大主流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和硫化物固态电池。日韩和欧美等海外企业更倾向于硫化物技术路线,致力于全固态电池的开发,产业化进程相对缓慢;而国内企业多数选择氧化物技术路线,研发的产品多为半固态电池。

      “国内无论是车企还是电池供应商,当前都具备了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能力,预计在2025年可实现大批量‘上车’。不过,全固态电池仍然停留在正负极材料的突破阶段,因存在材料还未解决的问题,导致近几年内都无法实现量产。”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说。

      “从全行业看,中国既要发展这种渐进性的半固态技术路线,又要防范激进型全固态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或许正是因为民间存在这种争议,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谈到固态电池时,特别强调了“半”与“全”的区别。

      在他看来,全固态电池落地产业化近期应面向电池300Wh/kg(重量比能量)、600Wh/L(体积比能量)的目标,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技术链。中期应以面向500Wh/kg、1000Wh/L为目标,2035年前实现商业化。“规模产业化时间,不是实验室的样品,更不是论文。所谓的近期就是3年至5年,中期就是5年至10年。”欧阳明高解释。

      三大挑战亟待破解

      与企业偏于乐观相比,业内专家对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则略显保守。“这是因为当前全固态电池还难以兼顾续航和安全性的瓶颈,难以突破电池技术的玻璃天花板。”欧阳明高表示,全固态电池面临的挑战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技术门槛极高,涵盖材料、界面、工艺、产业链、设备等问题。

      首先是全固态电池的科学技术挑战。目前,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要从关键材料、界面、复合电极、单体电池不同层面进行解决。

      在材料层面,硫化物电解质化学稳定性、空气稳定性差,批量生产难,基础硫化锂成本高。同时,硅碳负极存在体积膨胀大的问题,而锂负极还不成熟。在界面层面,电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的界面相容性不够,包括界面的副反应、固—固界面机械接触等。在电极层面,高面载复合电极应变条件下的电荷输运缓慢。在电芯片层面,环境控制成本高,制作效率比较低。此外,车载工况下的电芯性能综合评估也没有相关评价标准。

      其次是全固态电池的工艺设备挑战。“如果我们用湿法工艺,大概能保留一半的现有设备。如果我们用干法工艺,三分之二的设备都不能用了,要换新设备。”欧阳明高称。

      最后是产业链挑战。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已基本构建了完整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产业生态,涵盖从上游矿产资源、材料制造、电池生产、整车应用到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液态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链已实现自主可控。若发展全固态电池,将对现有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造成不小的冲击。

      对于固态、液态电池取舍问题,欧阳明高还表示:“日本、欧洲发展全固态电池就是要颠覆中国的优势,我们恰恰相反,既要保优势、防颠覆,奋力攻克全固态电池,又要兼顾优化液态锂离子电池。”

    (责任编辑:戴贤军)

    猜你喜欢:

  • 艾仕得发布2023年全球汽车年度色——电音蓝
  • 福特的这款林肯冒险家关于储物空间和内饰有哪些可
  •  改变我生活的究竟是什么,是努力吗还是幸运,不,是林
  • 林肯冒险家,后浪们的豪华优选!
  • 浙江联大汽车:林肯冒险家是同级别里的豪华配置是真
  • 上海:推动临港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
  • 上海新能源车渗透率全国第一
  • 汽车“降碳”,有啥新招?
  • 马自达官宣:将投放6款新车!发力纯电+增程 PK理想
  • 全势跃升!长安汽车销量创“三个新高”
  • 2023年MPV:腾势D9惊险夺冠,自主新能源崛起
  • 德行天下 御领未来 陕汽商用车德御Q300载货车河南
  • 乘龙新能源再获肯定,200台乘龙H5换电牵引批量交付
  • 暑期撒野新搭档 探索06限时以旧换新至高补贴37000
  • 从低端模仿到自主创新,中国轻卡引领全球的契机到了
  • 一年跑4万公里,奥铃M卡助力刘师傅开启新货运生活!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