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汽车正文
  • 新款频出拉动汽车置换消费

  • 2024-05-09 16:31:12 来源: 中国网
  •   今年“五一”假期,汽车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车展人气太旺了,好几个展台都要排队等候才能进。”专程从天津赶来参加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家里想买一台新能源车,平时没时间看车,趁着车展把新款都看看。

      新能源汽车是本届车展的最大看点。在此次车展首发新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80%。比亚迪在此次车展上从几万级别至百万级别全面覆盖,多款新车型及技术产品集中亮相。

      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除了新能源,智能化技术也成为市场热点话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革新,车企纷纷推出新品,智能汽车进一步“破圈”,打开了消费者的想象空间。

      小米车主纪宇告诉记者,选择小米SU7是看重汽车的智能互联功能,通过与其他的米家设备连接,形成“人车家”生态。

      小鹏汽车亮相车展,同时宣布AI天玑系统全球首发。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表示,小鹏将智能技术与客户体验紧密结合,汽车的AI(人工智能)与OTA(空中下载)技术将大幅度提高。

      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座舱,从操作系统到车云互联,北京车展上新科技密集“上车”,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风向标。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王晓刚表示,未来汽车智能化的竞争,本质上是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的比拼。

      车展的热度延伸到展馆之外。在北京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的蔚来空间,记者看到不少消费者前来体验新款汽车。正在选购新车的高海艳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换电方案。她告诉记者,全家经常自驾游,换电模式能够缓解里程焦虑。

      政策层面利好不断。继4月份多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后,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了汽车以旧换新资金补贴政策。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大量新产品的推出,有望拉动汽车市场消费。与此同时,“以旧换新”政策也将进一步带动需求。

      据了解,不少地区陆续出台优惠政策,推动汽车市场消费升温。比如,北京各区举办汽车消费节、汽车嘉年华等活动。第四届丰台汽车消费节于4月30日拉开序幕,汇聚了20款热门车型;在二手车置换咨询区,专门为有置换需求的车主提供服务,消费者可享受万元置换补贴。

      车企也积极响应相关促消费政策,推出形式多样的置换活动。在北京车展上,伴随着各大品牌新车发布,各种限时优惠、置换补贴密集推出。一汽奥迪、红旗、哈弗、长安、奇瑞、上汽大众等多家汽车品牌先后宣布,在政府补贴之外,叠加推出厂商置换优惠。

      “现在店里促销优惠挺多。以极狐阿尔法T653高配版车为例,如果把置换补贴、外迁补贴及升级优惠活动都加起来,大概能省六七万元。”北汽极狐北京合生汇店店长刘莉莉告诉记者。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今年国内新能源格局激烈变化,头部效应日益明显,“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是重大利好。随着多家车企新车型的亮相,叠加利好政策的实施,业界普遍预测,有望推动今年汽车消费市场新一轮增长。 (经济日报记者 刘 瑾 吉亚矫)

    (责任编辑:王芳)

    猜你喜欢:

  • 艾仕得发布2023年全球汽车年度色——电音蓝
  • 福特的这款林肯冒险家关于储物空间和内饰有哪些可
  •  改变我生活的究竟是什么,是努力吗还是幸运,不,是林
  • 林肯冒险家,后浪们的豪华优选!
  • 浙江联大汽车:林肯冒险家是同级别里的豪华配置是真
  • 上海:推动临港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
  • 上海新能源车渗透率全国第一
  • 汽车“降碳”,有啥新招?
  • 马自达官宣:将投放6款新车!发力纯电+增程 PK理想
  • 全势跃升!长安汽车销量创“三个新高”
  • 2023年MPV:腾势D9惊险夺冠,自主新能源崛起
  • 德行天下 御领未来 陕汽商用车德御Q300载货车河南
  • 乘龙新能源再获肯定,200台乘龙H5换电牵引批量交付
  • 暑期撒野新搭档 探索06限时以旧换新至高补贴37000
  • 从低端模仿到自主创新,中国轻卡引领全球的契机到了
  • 一年跑4万公里,奥铃M卡助力刘师傅开启新货运生活!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